北斗兼容互操作标配化全面推进,将在2020年实现近100%国内市场覆盖率,当年包含北斗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销量接近5亿台,社会持有量达到近14亿台,成就中国导航定位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用户群体,产值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占有全球20%左右的份额。
日前,北斗系统发布ICD新文件《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为B1C和B2a公开服务信号(测试版),这是北斗系统真正迈向全球化的重大步骤。“一个实际行动要胜于一打纲领”。这一行动非常的伟大,非常酷,是人们翘首期盼很久的事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新文件,虽然姗姗来迟,但是终于来了。现在已经进入北斗系统的第三阶段,就是全球化阶段,实施北斗三号。北斗三号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融入GNSS全球化标配化进程,才能真正发挥其服务全中国全世界全人类的建设和运营宗旨。
新文件第一次将北斗三号星座由30颗卫星组成的信息发布出来:“北斗三号系统空间星座由3颗GEO 工作卫星、3颗IGSO 工作卫星和24 颗MEO 工作卫星组成,并视情部署在轨备份卫星。”请注意,这与原来一直说35颗卫星的提法,有明显差异。更加重要的是新文件把与其它GNSS系统实现兼容互操作的事情,提上议事日程。新文件公布的两个频点,正是GNSS的互操作频点。其中B1C和B2a信号分别是:以载波频率1575.42 MHz为中心的32.736 MHz 带宽内的B1C 信号和以载波频率1176.45 MHz 为中心的20.46 MHz 带宽内的B2a 信号。
1575.42MHz和1176.45MHz这两个频点,也是美国GPS L1 C/A码、L1C码和 L5码民用互操作的中心频率,又是欧洲伽利略系统E1公开服务(OS)信号和E5a信号的民用互操作中心频率,还是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所增加的CDMA信号所选择的L1-OC和L5-OC信号的民用互操作中心频率,当然更加是日本与印度所选择应用的L1C和L5应用的互操作中心频率。可见这是全世界GNSS共同使用的频点。
由此可见,1575.42MHz和1176.45MHz这两个频点,是所有的GNSS系统毫无例外地均采用的互操作中心频率。首先,所有的GNSS单频接收机,1575.42MHz将会是必选的频率,而今后的双频接收机,会逐步将另一个频点选择在1176.45MHz上,这样全球的GNSS兼容互操作接收机,会形成以这两个频点作为标准配置,也就是标配化必选频率。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在空间运转的导航卫星资源。实现标准化配置,或者说是标配化,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一种大趋势,是产业与市场使然,可以说,谁把握了标配化,谁就赢得了市场主动权。
国际上GNSS兼容互操作频率与信号分布图
我们在推进北斗应用产业化的过程中,常常纠结于北斗与其它GNSS系统的关系,其实GNSS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是个利益共同体,目前首先是合作共赢,因为全球市场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应用与服务的竞争,所以多系统兼容互操作能够成为一种标准配置是头等重要的,而不是一家独大所可以左右的。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和导航定位芯片厂商均把北斗功能设置为其产品的必配功能,这说明中国的真正优势是在市场,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当前国内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把应用与服务做好,而其关键是推进以北斗为基础的GNSS兼容互操作,实施标配化政策,推进技术融合化、产业规模化、应用大众化、服务产业化、市场全球化进程,进而推进高精度大众化、产业高端化发展,中国北斗产业的春天早已经来了,北斗就在我们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机会,感觉到北斗,使用好北斗,让北斗伴咱走天下。
作者简介
曹冲,原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专家、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首席专家,《全球定位系统》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在利用卫星研究电离层信标探测技术和理论研究方面均有重要成果,在包括北斗导航系统在内的GNSS应用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推广领域有重大建树。先后十次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转自 北斗时空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